0%
如何更好的提升孩子自信,看看这三点!
时间:2019-02-15 新闻来源:爱育幼童(中国)总部

莹莹今年上三年级,成绩优异,由于从小就上各类兴趣班,也是多才多艺,是老师同学口中的好学生,更是其他家长口中的“人家”。可最近莹莹心情非常低落,平时也不爱说话,成绩也不像原来那么出色了。

 

原来,问题出在一次小提琴比赛,参加比赛前莹莹准备挺充分的,也很有信心,但当天表演的孩子中有几个水平更高一筹,虽然莹莹尽力了,但没有得到前三名,只拿到了一个优秀奖。从此,她便变得不像原来那么活泼、自信了。

 

原因在于,莹莹妈妈在比赛前说让她好好努力,争取拿个第一回来!莹莹平时看起来很自信,但这种自信都是建立在大家的肯定上,这不是真正的自信,而是一种不被否定的自信,当一旦有人或被客观事实(比赛成绩)论证了她存在的不足,她便开始转入自卑。

 

这种情况并不少见,许多孩子会对我们表扬其他孩子表示出不开心,这并非因为孩子对其他人的优秀无法接受、妒忌。而是他觉得你不认可他、否定他,时间一长,他便会转向自卑。所以,家长在这时候传递出的价值观——那种急切盼望孩子成功的渴望才是她闷闷不乐的真正原因。

 

果果的英语说的特别好,乐乐妈表扬了一句:“彤彤的英语说得真棒!”但旁边的乐乐不高兴了,她会觉得妈妈好像在说自己的英语不好,立马翻脸道:“那你给果果当妈妈吧!”这就是典型的不被否定的自信,不是真正的自信,是一遇到否定、挫折就会变得自卑、害怕的伪自信!

 

那该如何帮孩子建立一种属于自己的、真实的、强大的自信呢?可以从下面3点出发:

 

 
首先审视自己的看法
 
 

家长在看到孩子缺乏自信时,一定要先审视自己在遇到困难、挫折时是如何面对的,是否在失败面前一蹶不振、停步不前,是否陷入一次竞争失败无法自拔、是否不敢去碰触那次粗心弄错的文件。如果你对普世的成功过于看重,对工作生活中的失败过分苛责,你就要注意了,这种心态往往在无形之中影响到孩子,他也会害怕失败、厌恶损失,甚至可能走不出阴影。

 

这种时候,就要试着改变自己,享受活在当下的状态,严格要求是好的,但不要过分苛责自己的错误和失败,毕竟谁没失败过呢,重要的是你面对他的态度。

 

 
允许孩子有负面情绪
 
 

失落、面对挫折委靡不振,这是人之常情,何况是孩子,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知道:有这种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,我们能理解,也会帮助你尽快从这种挫败感中走出来。

 

很多强势的父母,一看到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哭鼻子便觉得丢人了,大声呵斥:“不许哭,不就是……,至于哭嘛!”或者干脆来句:“我最瞧不上你一遇点事就哭的样子,真没出息!亲,他们还是孩子好吗?你失败受挫折的时候不难受吗?为什么就不能容忍他们的小负面情绪呢?

 

正确的方式是什么,在他们因失败而失落痛苦时,走过去抱抱他,告诉他无论经历怎样的失败,你也一样爱他;当他因为害怕失败而踌躇不前的时候,多些理解、鼓励,告诉他害怕并不丢人,重要的是在这种恐惧中逆水行舟;当他一句话也不想说,失落到极点的时候,你可以充满深情的对他说:“孩子,即使你千难万险,你万劫不复,转过头来,会看到我们依然在你身后!”

 

 
不刻意安慰孩子
 
 

小倩这次小测验成绩不怎么好,本来她并不太在意,通过老师的讲解也已经把做错的弄懂了,回到家跟妈妈一说,妈妈怕孩子难受,先来一句:“一次考不好没事,知道知耻而后勇就好了!”妈妈真的是好意,但这样的话也真的会让孩子觉得:她还是很在意成绩的,即使一次小测验没考好,妈妈也记在了心里,她让我知耻而后勇,是因为她把这个看作耻辱。

 

看到了吗,明明一句安慰的话,在孩子的心里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。我们有时为了避免孩子产生挫败感、自卑而做的一些刻意的安慰,反而破坏了他的自信。为什么?因为你的安慰很假,明明很在意,却假装不在意,孩子都能感受的到。

 

那应该怎么做?不理解不行,安慰也不行,难道就没有什么好方法吗?

 

当然有!我们说的是不要刻意安慰,但你如果真的对孩子的成绩非常在意怎么办?那就先冷静一下,别急着安慰,首先试着说服自己:这是一次考试,应该允许孩子犯错,当自己足够冷静时,再去安慰孩子。

 

安慰要更多的针对考试本身,哪些题目没做好,应该怎样弥补;尽量不要去安慰成绩、排名或者他未来的前途。比如,你应该说:如果在四则运算上再加强一些可能会更好;而不是:只要好好弄懂错的题,进步5-10名没问题!这样除了给孩子更多压力外,并不解决什么实际问题。

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