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,相信许多家长对于孩子的集体融入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。有的孩子天生“社牛”属性,有的孩子则比较胆小,家长往往会担心他在学校会不会跟别的孩子发生冲突、会不会有小群体或者被孤立没朋友?
想要融入集体生活,首先,我们得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,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社交能力其实是不同的。
2岁以前的孩子,社交能力基本为0,我们也通常也称之为“平行游戏阶段”,也就是各玩各的,互不干扰。如果我们将两个2岁的孩子摆在一起,他们往往会互相观察对方,但是一起其乐融融地互相分享玩具、说话,基本上是不可能的。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,“朋友”就是你能待在我方圆一米以内的地方而已。
到了2-4岁,孩子们就开始进入“协同游戏阶段”,也就是孩子会开始有意观察,看看别人在干什么、在玩什么,你在搭积木我想凑个热闹,你手里有玩具车,我也想抢过来看看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内心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,也就是认为自己才是宇宙的核心。同时,由于语言表达还没非常好,所以如果发生了矛盾,那“一言不合就动手”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。
等孩子到了4-6岁就开始进入“合作游戏阶段”,也有称这个阶段为“社交敏感期的”。到了这个时期,孩子开始能够进一步的合作、分享,有了明显的社交需求,也开始有合作的概念。孩子这个阶段一般是在幼儿园,当几十个小朋友一天到晚全天都在一起,他们会渐渐的有自己固定的玩伴和小圈子,开始发展真正的友谊。孩子要在这个过程中,学会维护自己的界限,尊重他人的意愿,适应集体的规矩。
6岁以后孩子还会持续发展自己的社交能力,像是换位思考、不要太看重得失等等都要在6岁以后才开始慢慢发展,家长要克制住自己想让孩子在社交能力上抢跑的冲动,因为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是要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的,并不是一味的灌输就能加快速度。
当然,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完全遵循这个发展过程,在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前,家长也要先做一件事情,就是要了解清楚自己的孩子性格特点,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,去确定一些目标和规划,也就是建立合理的预期,而不是觉得别的孩子能做到我的孩子也一定能做到,能让孩子舒服的融入集体就是最好的结果。